查看原文
其他

张奠宙:“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为什么是错的?

点击关注 数学与自然 2022-07-16


本公众号大约有300多篇优质讲座课件,可关注公众号后,查看历史消息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

2020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2021年复习备考建议

2021年“新高考”数学试卷结构&题型分析

2021高考一轮复习注意事项,避开10大弊病8大雷区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暨提分策略(含PPT)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2021年一轮数学备考策略

高一数学:48道例题,29道练习(国庆精选题)

强基计划2020真题!新高三,高一高二的同学一定要收好!

新高考:高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含PPT)

例谈新形势下高三数学“强基”策略与方法(含文档)

好文荐读 | 蔡上鹤: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章教学问答

浙江省教研:例谈“高观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21江苏命题研究:关注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含文档)

编者按


关于“什么是方程”的议论,多年不绝。但是教科书和工具书上都异口同声地说“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仔细想来,英文的 equation 原本就是等式的意思。方程二字则源出《九章算术》第八卷,却并无“等式”的含义。那么“方程”二字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值得一探究竟。特此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张奠宙教授、汪晓勤教授,以及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的李旭辉教授,请他们谈谈看法。

访问者 |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邹佳晨
受访者 |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张奠宙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汪晓勤
             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李旭辉
来源 | 数学教学

一、采访张奠宙教授:究竟什么是方程?

邹:近读某杂志的“问讯处”栏目,有一位读者问:“ 是方程,还是方程的解?”意思是已经知道  已经不是未知数了,不应该看作方程。一位专家(也是某教材的编者)代编辑部回答说,根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的定义,以及通常用字母  表示未知数, 满足方程定义的条件,所以  是方程。我很不解,讨论此类问题好像没有什么意思。张先生,您作为数学教育界的前辈,请问您如何看?

张:早在 1993 年,西南师范大学已故代数学家陈重穆先生就对这个所谓的方程定义提出质疑,认为这个定义不重要,应该淡化。20 多年过去了,数学教育界一直不予理睬。各类教材将之奉为绝对真理,似乎是万万改不得的经典。结果就逼得一线老师来问“ 是不是方程”这样的怪问题。这样的讨论,几近文字游戏,对于理解方程思想方法并无裨益,一本正经地在杂志上讨论,毫无必要。

邹:那么,这个“定义”的问题在哪里呢?

张:所有的教科书上都用黑体字写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然后笔锋一转,就自说自话地改成“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了。教科书上用一堆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让学生判别:“是不是等式?”、“有没有字母?”来认识方程。闹了半天,没有增加任何对方程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很有点“庸人自扰”的味道。试问:有哪个学生因为不认识方程,导致数学学习困难呢?方程概念一旦脱离寻求未知数这一核心思想,也就远离了它的数学本质。

邹:许多人认为,在逻辑上给方程一个定义还是很有必要的。

张:首先,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偷换为“含有字母的等式”在逻辑上是不允许的。其次,“含有字母的等式”种类很多,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这就是说,“含有字母的等式”未必都是方程。方程只是“含有字母的等式”的一种情形。这个所谓的方程定义,在逻辑上“以偏概全”。

邹:请您举例谈谈。

张:方程中的字母是一个特定的数字,叫做根。但是字母可以表示其他的意义。以下是三个例子:

  1. 字母泛指任意数。例如,描述加法交换律的式子  , 也是含有字母的等式,但这并不是方程。

  2. 字母表示某类数。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 ,其中  是底边, 是这条底边上的高,这也和方程求未知数没有关系。

  3. 字母表示变量。例如,函数也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等等,它们虽然可以看作是某条曲线的方程,但是一旦作为函数进行研究,在意义上是表示两个变量的依赖关系,这与方程求根也是不相同的。

这就是说,认为“方程是含有字母的一种等式”是可以的,反过来,认为所有“含有字母的等式都是方程”就不对了。“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不能当作严格的定义来看待。如果非要拿它当基本出发点来判断是非,硬要人们承认  是方程,恐怕是一种自我折腾,不足为训。

邹:是的。我们的教材上应该写“如果我们用字母表示未知数,那么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写,描述了方程的形式,又避免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张:但愿教材能这样做。我在这里打一个比方:“含有字母的等式”好像是一个馒头。你可以拿它当早餐,也可以当午餐、晚餐。全凭你的使用目的而定。说“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就像“当早餐吃的才叫馒头”,是不对的。为了真正揭示方程思想的本质,我建议进一步用以下语言描述方程:

“方程,是为了求未知数,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组等式关系。”

这样做,意义深远。涉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以及近代数学家在翻译西方数学著作时的远见。我的直觉告诉我,“方程”是李善兰特有的“中国创造”。详细论证要请教数学史家汪晓勤教授。

二、采访汪晓勤教授:equation 为什么译作“方程”?

邹: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是:等式是西方的数学名词,方程则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词,它们的本意是什么?二者怎么会联接在一起呢?请您谈谈看法。

汪:维基百科上 equation 的解释是:

In mathematics, an equation is a formula of the form A = B, where Aand B are expressions that may contain one or several variables called unknowns, and‘’denotes the equality binary relation.(在数学上,方程是一个形如  的式子,其中  和  是含有一个或几个未知数的表达式,等号‘’表示相等的二元关系。)

从这个定义看,equation 的意思就是等式。那么,当年将 equation 翻译成中文时,直接译成“等式”就是了。为什么用“方程”二字呢?难道中国古代数学里的“方程”就是“等式”的意思?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古代数学里的“方程”二字,与等式并不直接相关。

邹:我翻开《九章算术》第八卷,标题是方程(郭书春,2004)。所讨论的问题是:

“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汪:用今天的语言叙述,这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中国古代,将方程组的各项系数和“实”之数,用算筹布列成矩阵状(即今之增广矩阵,也是“方”字的由来),然后用消元法变换这些系数(“程”就是计量),最后求得问题的解。

邹:那么中国古代是怎样界定“方程”的一般涵义呢?

汪:刘徽(魏晋时代人,生卒不详)是这样界定方程的:“群物总杂,各列有数,总言其实,令每行为率。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立列为行,故谓之方程。”(郭书春,2004)结合《九章算术》方程章的问题,就可以知道,“方程”二字,其核心思想是借助一组等式关系求出未知数,所面对的是一个多元一次方程组。

邹:看来在中国古代数学中,方程只和多元线性方程组捆绑在一起,和一元高次方程求解没有关系。

汪:中国古代在高次方程求解上贡献很大,世称“天元术”。明末清初,西方的 algebra 传入中国。中文音译为“阿尔热巴喇”,也称之为“借根方”术,那时没有把“天元术”和方程联系在一起。

邹:那要到什么时候呢?

汪:1859 年,李善兰(1811~1882)和伟烈亚力(A. Wylie, 1815~1887)合作翻译英国著名数学家德摩根(A. De Morgan, 1806~1871)著的《代数学》(Elements of Algebra)。第一次将 equation 译成方程。原文是:

“Every collection of algebraical symbols is called an expression, and when two express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sign = , the whole is called an equation.”(A. De Morgan, 1837)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将这句话译为“并代数之几数名为式,两式之间作等号,谓之方程。”(德摩根,1859)

从原文来看,equation 就是“将两个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全然还是等式的原始本意,并没有任何“未知数”之类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李善兰没有将 equation 直译为等式,而是意译为“方程”呢?我认为,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中国式再创造。

邹:这样说来,是李善兰把“方程”和“天元术”挂起钩来,认识到解线性方程组和解一元高次方程都是求解未知数的过程。

汪:这里,我们不妨揣测李善兰的深刻用意。李善兰作出这样的翻译,是一个整体思考。在李善兰看来,中国的天元术和解线性方程组,都是从一个或一组等式求出那些符号所代表的未知数之值。这样一来,方程就是一种等式关系,但又超出了“等式”原来的含义。中国的方程一词,是和“求未知数”、“求满足等式的根”这样的含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方程”一词具有中国算学特色,和西方的“等式”一词并不对等。事实上,方程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等式,在中国以及东方的汉字文化圈里得到传播,使后学从中受惠。至于仅仅把方程看作“含有字母的等式”,那是过于简单化,辜负了李善兰的一番苦心。

邹佳晨:因此,我们要从中国古代数学的角度认识方程,而不要把方程回归到西方的“含字母的等式”里去。那您赞成张先生的建议么?

汪:我赞成张先生的建议,在教科书上采用如下的定义:

“方程,是为了求未知数,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组等式关系。”

这样的提法,既保持了中国古代借数量关系求未知数的核心含义,又符合西方数学中突出等式的界定,体现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数学的一种融合。

总而言之,中国人对方程二字的理解,应该具有中华文化的底蕴,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我们把方程仅仅理解为含有字母的等式,那就有点缺乏民族文化自觉性了。

三、采访李旭辉博士:美国数学教材如何处理 equation 这个词?

为了解国外关于方程概念的处理情形,邹佳晨向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数学教育终身教授李旭辉博士请教。

邹:李博士,请问美国人是如何认识 equation 这个词呢?

李:我刚来美国时就意识到 equation 一词的多义性。在数学里,狭义的理解当然是含有未知数待解的等式。而广义上说就是等式(equality),都是指两个数量或表达式之间的相等。总体来说,除了“恒等式”(identity)之外,美国数学教材对“等式”基本不作什么解释,因为这是英语里一个浅显易懂的基本单词。而在美国这个十分强调种族和社会平等的体制里,equality(公平,平等)更是个大众媒体频繁使用的关键词。equation 一词也很类似,时政新闻和评论里经常会有“political equation”,“balance the equation”,“change the equation”之类的措辞,equation 一词被赋予“关联”、“平衡”之义。

邹:这么说,美国教材中没有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另外给一个名词,叫方程。

李:对。“方程”一词是中国特色的称谓,也是东亚汉字文化圈里的数学特色。方程二字将一类用等式表示、并由此求出未知数的数学模型凸显了出来,比广义的“等式”一词更加准确。

邹:方程的内涵确实比“等式”要丰富得多。现在我们常常说“方程思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如果译成英文,恐怕不能直译为“等式思想”。

李:介于这广义和狭义之间,equation 在英文数学教材里还有一种用法是用于函数的 equation(表达式),如 。当然这种用法比较特殊,因为此处的等号除了表示输出值“等于”,更多是表示“定义为”。大概由于这种特殊含义,有些教材称函数表达式为 formula(公式)或者 rule(法则),以显示与普通等式或方程的区别。

邹:这倒使我想起“F1(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来。体育赛事怎么也会要解方程呢?原来是参加 F1 赛事的汽车的气缸、动力、传动、轮胎等等都要符合一套规定,即一组 formula。formula 也就顺理成章地翻译成“方程式”了。

李:从全球范围看,当代中学代数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对四五种 equation 的研究:

  1. 古典初等代数(求解未知数);

  2. 等式(和不等式);

  3. 平面直线和曲线的方程(解析几何);

  4. 函数表达式及其他表示(数学分析);

  5. 一个新的内容是基于数据收集和分析而得出的模型,尤其是回归方程(数理统计)。解析几何里过两点求直线方程有确定的过程和唯一的结果。而过三个或更多个点求最佳直线就是统计回归,所得方程不唯一,具有不确定性。

上述几种 equation 同时出现在一本英文代数教材里,难免会产生混淆。中文将这些内容给予特别的五个名词(方程、等式、曲线方程、函数表达式、回归方程)以凸显各自的特殊意义,是很有好处的。

四、启示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发现:中文里的“方程”一词突出了“建立关联等式以求解未知数”这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比较具体,有可操作性;而英文里的“equation”一词更多是从宏观上强调其“平衡”、“等价”的本质,比较粗泛。如果我们将其混为一谈,是不准确的。当今教材中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来定义,是受到西方数学教材中对方程定义的影响,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变为“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那就是谬误了。

明清以来,有识之士历经万难将西方数学著作译成中文,教育国人,旨在让中国数学赶上西方数学的进程。在翻译西方数学名词中尚考虑与中国古代数学之联系,李善兰将“equation”译为“方程”便是一番苦心,而今我们却忽视将西方数学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实属遗憾。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这样一种文化的融合,找到西方数学背后的“中国元素”。

选自:和乐数学
张奠宙教授:关于基础与创新

张奠宙《1939高考数学试卷》访谈

王元院士:谈中国近现代数学史研究

丘成桐讲数学简史(2小时完整视频)

单墫教授手书第61届IMO试题解答

单墫教授手书第61届IMO试题解答

 THE END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单墫教授手稿:举例子

单墫教授手稿:一个简单的心算题

单墫教授手稿:方程与三角

单墫教授手稿:统一的证明

单墫教授手稿:似乎是显然的

单墫教授手稿:问题,无穷无尽的问题

单墫教授手稿:单位分数——初中生可以研讨的问题

单墫教授手稿:邂逅

单墫教授手稿:最小距离比最大距离

更多单墫教授手稿内容,请查看历史消息。

重磅推荐另一个微信公众号:妙解之慧,里面有500多篇优质讲座,视频,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讲座,各个专题整理等,暑假教师,学生学习充电的好地方,长按并识别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关注,然后查看历史消息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1

 往期精选 


部分文章推荐阅读,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更多优质文章,可关注《妙解之慧》后,查看历史消息。


1:讲题应如何讲?

2:《妙解之慧》优质学习资源汇总(建议收藏)

3:建议收藏:高中各科思维导图汇总

4:数学科普知识讲座:神奇的圆锥曲线(含PPT)

5:高考全国卷试题分析及2020年备考策略

6:都在谈错题本,但真正好的有几个

7:学会分析,总结,利用好考试的试卷

8:章建跃: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含PPT)

9:写给疫情肆虐中的高三考生

10:高考命题、答题、阅卷过程中的隐藏套路

11:初中三年的数学定理整理汇总

12: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13:孩子不爱说话,并不只是内向那么简单

14:数学复习中的24个问题,你或许需要

15:超全初中物理错题本整理,拿走不谢!

16:数学:听课感觉能听懂,为什么一做题就蒙圈?

17:学习方法:寒假学好数学三部曲

18:赏析数学中的美,太漂亮了

19:干货!中考化学86个考点大汇总(收藏学习)

20:中学数学讲评课基本规范(含PPT)

21:初中英语语法汇总 (系统详细)

22:从核心素养到学生智能的培养(含PPT)

23:初中化学全册思维导图集合!在家自学必备!

24: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智慧和心理学效应(含PPT)

25:“我懂你”,用古诗词的23种说法,真的太美了!

26:张景中院士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

27:章建跃: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含PPT)

28:章建跃:注重数学的整体性,提升系统思维水平(含PPT)

29:从核心素养到学生智能的培养(含PPT)

30:数学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变革

教材分析 | 吴立宝等:数学教材分析的五个视角

教材分析 | 吴立宝等:数学教科书隐性三维结构分析

章建跃:高中数学新教材总体介绍(含文档)

王尚志:数学课标修订与数学核心素养,课程变化(含文档)

李大潜院士:上教版高中数学三期教材培训(含PPT)

新上教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彩版(文末附下载链接)

转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全文听写版)

葛军: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介绍(函数)

高夯教授:数学的价值

教材分析 | 吴立宝,曹一鸣:数学教材分析的八个策略

高中教材总体介绍(含PPT)

王建磐教授上教版高中数学三期教材培训:编撰特色与使用建议(含PPT)

往期文章快速查找指南,关注公众号后,点击最上方搜索,输入关键字,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单墫教授: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单墫:数学学习与解题

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家教智慧:不是一定要读书才好

张景中院士:华为为什么要“囤”700名数学家

珍贵视频:华罗庚教授讲数学,能听懂

高考状元张景中院士的故事,看看五十年代的高考阅卷!

单墫教授解答高考数学全国2卷最后一题(手稿)

高中数学靠“悟”不靠“练”,在于“走心”但不能“心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教授讲数学

高中数学2020年概率与统计培训视频

葛军:如何学好高中数学(PPT+视频)

开讲啦:张继平感受数学之美

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国华讲解高考数学命题

李海东:基于数学理解的数学教学(讲座视频+课件)

田刚院士讲座:数学内外(视频+课件)

老师,你教的东西有用吗?---教育的意义【值得观看】

袁亚湘院士的数学科普报告:数学漫谈,数学无处不在(附视频)

数学科普知识讲座:神奇的圆锥曲线(含PPT)

如何打磨数学试题 北京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数学符号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

数学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代钦教授:数学文化课(含PPT)

人教社专家权威解读新教材:一至十章教材介绍课件

细节决定成败,考场各种突发问题应对36计,有备无患

李文革——“数学试题”命制技术(附两本命题书供参考)

建议收藏:高中各科思维导图汇总

数学科普知识讲座:神奇的圆锥曲线(含PPT)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含PPT)

从核心素养到学生智能的培养(含PPT)

教材培训:“概率与统计”主题教材解读(含文档)

教材培训:“几何与代数”主题教材解读(含文档)

章建跃:高中数学新教材总体介绍(含文档)

新课标,新高考,新作为

国庆假期怎么安排?这份假期每日学习计划请收好

章建跃:以课本为本才是好数学教学

章建跃:高中数学新教材总体介绍(含文档)

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变革

章建跃:深化数学课程改革,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含PPT)

章建跃:数学思想方法的力量

章建跃——追求数学教育的本来面目

章建跃:研究三角形的数学思维方式

章建跃: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教学设计(可分享PPT)

章建跃: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教学

章建跃: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附视频)

章建跃: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变革

章建跃: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含PPT)

数学学习与智慧发展(人教社章建跃)

章建跃:注重数学的整体性,提升系统思维水平(含PPT)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造我们的师范教育(含PPT)

史宁中教授:做《概率与统计》报告

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

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

史宁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数学核心素养(附PPT)

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含PPT)

学数学要大量做题吗?史宁中校长谈数学的七个问题

史宁中:数学教学中的若干误区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含PPT)

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含PPT)

目前设有初高中教师交流群,群里不定期公益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不作任何利益,想要进群交流的朋友可,长按并识别文末二维码,添加微信,备注地区身份,通过验证后,回复需要进的群。

一点数学学习方法:

水有源题有根,茫茫题海寻根悟法方是岸,若将形形色色的试题分门别类,剖析其相似,相关性,同源性。探索一题多解,尝试一题多变,感悟多题共法,多做一些;基础和能力,运算和思维都好的妙题,再从解法探究,一般推广,类比延拓三个方面展开,深度研究,意在学会分析题意,转化问题,追根溯源,触类旁通,从静态的文本俩都想到动态的思维活动,把数学冰冷的美丽里,变成火热的思考,就能举一反三,跳出题海,精学一题,妙解一类,固化于型,内化于心,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高效学习的目的!


写给学生: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需脚踏实地,一天进步一点,成在坚持,难再坚持,贵在坚持,自己不要放弃自己就行。

添加好友,相识是缘,感恩遇见,添加时,请备注地区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